5月20日晚,电子信息学院“芯”辰大海科研竞赛系列讲座第三讲——竞赛与就业在6教北406开讲。本场讲座邀请了十佳大学生、全国智能汽车竞赛一等奖获得者矫孟儒和浙江省优秀毕业生、今年刚被华为公司录用的王骞进行分享。
矫孟儒学长首先回顾了自己走上科研竞赛道路的心路历程。在进入大学伊始,他就开始思考一个问题——“大学中我想成为什么样的自己?”带着这个问题,他积极参与学校学院各类活动,努力寻找答案。当他意识到科研竞赛对于一名工科生的意义后,便开始着手了解各类科研竞赛平台,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向。正因为如此,当最终选择加入杭电智能车队后,他能沉下心,不断磨砺自己,从校赛到省赛,直至摘取了国家一等奖的桂冠。
王骞学长作为一名转专业学生,走上科研之路,比别人更曲折也更艰辛。当年他从机械学院转来电子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找不到方向,直至遇见了梁燕老师。他抓住机遇,沉下心,在梁燕老师的指导下设计模型、做板子、做实验,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他的研究成果《二值型忆阻器及其在可编程增益放大电路中的应用》被EI录用。
不仅在科研领域,王骞还积极参与各类竞赛。而他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奖的经历以及在大学四年经过各类科研竞赛的历练所沉淀出的坚韧、隐忍、吃苦耐劳的品质被华为公司看中,再过数月,就将奔赴深圳,真正成为一名5G网络规划与优化工程师。
科研竞赛能够带来什么?正如两位优秀学长在分享中提及,首先是提升学习能力,通过科研竞赛除了提升专业技能以外,还能不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又能对专业学习形成互促;其次是培养心理素质,无论是做科研还是做竞赛,都需要沉下心,沉住气,坚持不懈才有可能收获成果;最后是明晰未来规划,因为科研竞赛之路都离不开名师指导,小伙伴同行,浸润在浓郁的科研氛围中,我们对专业才会有更深的了解,对自身的兴趣和能力才会有更加深入的探索,也才有可能慢慢找到自己热爱的方向,扎根下去,努力耕耘。
期待新一代电子人继续秉持老电子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树立报国之志,学好专业本领,在将来为国家芯片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谷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