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学院积极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

发布者:管理员发布时间:2020-03-10浏览次数:313

停课不停学|学院质量行动

电子信息学院积极发挥基层教学组织作用

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努力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学院从组织保障、制度保障、流程保障等各方面入手,质量保障工作亮点纷呈,形成了一些可以推广的特色做法。

抗“疫”以来,电子学院112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建设174门在线课程,老师们精心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各级教学组织、课程组发挥重要作用,确保网络教学的有序开展和课程质量,为老师们的精彩表现点赞。

电子信息学院依托校网络教学平台(超星泛雅)、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省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有112位教师开展网络教学,完成课程视频、电子教材、PPT课件等教学资源上传,建设了174门在线课程,7883名学生参加网络课程的学习。

学院充分发挥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专门针对部分教师不适应,也缺乏网上教学的习惯和经验,组织教师们开展网上教学经验的分享和规律探讨活动,开展互帮互学,使老师们能够尽快克服网络教学的障碍,促进网络教学效果的提升,努力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

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系等4个系及数字组、模拟组、信号组等3个基础课程组,不定期积极组织网络教学模式研讨会、直播授课教学沙龙、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培训、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课程方案设计、实践课程网络教学研讨会等各类主题的在线教研活动60余次。

为了提高研讨的效果,每次开展活动时都要求遵守以下规则

1.每次活动相关基层教学组织人员全员参加活动,不得缺席,且每个人都要发言;

2.学院领导尽可能参与;

3.每次活动都要解决一至两个问题,形成相关方案;

4.再次活动时对上次解决方案进行优化;

5.若干次活动后,做好会议主题凝练;

6.有可能的话可以吸收个别学生参与;

7.会议得出的成果要求在学院平台上分享。

在研讨的基础上各课程组优化了课程的设计,统一了课程建设标准。

学院任课教师采用直播授课、录播授课、研讨授课、MOOC授课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在线讨论、课后答疑、发布作业、在线考核等,积极开展课前预习、主题讨论、随堂测验、作业布置等各类线上课堂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掌握学生学习轨迹。逐步形成了效果优良的学院网络教学的主要实施方案,即“钉钉或QQ直播授课+网络教学平台教学资源共享及互动+钉钉群或QQ群交流答疑”教学模式。

1 数电课程组盛庆华老师“腾讯课堂+中国大学MOOC平台自建课”教学模式


2 模电课程组刘圆圆老师“腾讯会议+雨课堂+中国大学MOOC平台自建课”教学模式

3 EDA技术课程组黄继业老师“腾讯电话直播+中国大学MOOC平台自建课”教学模式


4 通信电路课程组林弥老师“钉钉直播+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建课”教学模式


5 电路分析课程组顾梅园老师“腾讯会议+雨课堂+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建课”教学模式


6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组李竹老师“钉钉直播+浙江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自建课”教学模式


7 单片机课程组高惠芳老师“腾讯课堂+超星泛雅网络平台自建课+学习通”教学模式



学院还依托学科优势,充分发挥课程组的作用,采用课程组集中备课,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紧密围绕“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金课建设标准,促进内涵发展,努力建设一流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开设了《现代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模拟电子电路》、《EDA技术与Verilog》等3门课程,本学期校内外选课人数4000余人,在浙江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共享平台上开设《电路与电子线路》、《通信电路与系统》、《信号与系统》、《数字图像处理》等4门课程,在服务好本校师生的同时,为全国各高校、社会学习人员提供在线教学服务,更好地发挥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在疫情防控期间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