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校第二次党代会召开以来,电子信息学院(微电子学院)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等重要会议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聚共识、强责任、促改革、抓落实,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师资队伍、党建思政等各项事业均取得长足进步。
学科建设实现新突破 学院始终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重点高校建设为契机,沿着“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汇聚学科队伍、构筑学科基地”的思路,集中优势资源高标准推进学科建设,学科造峰成效初显。“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顺利取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实现了从硕士点到博士点的新突破,2016年入选省一流学科(A类),并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的好成绩,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10所国内著名高校并列全国第12位。此外,“电路与系统”学科入选省重中之重一级学科,并新增GF特色学科1个。近六年来,“电子科学与技术”学科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不断上升,在各类排行榜中均稳居同类学科省属高校第一名。
人才培养收获新成效 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抓手,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业工程认证为契机,理机制、推改革、查问题、促规范,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六年来,学院共收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省级本科教学工程6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进校考察,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18本科专业排名中与浙江大学并列全国第五;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正在申请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2018本科专业排名中与复旦大学并列全国第五;2个专业获省“十三五”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专业获省“十三五”特色专业建设项目;获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在线教育奖励基金(全通教育)优秀项目1项,全国高等学校自制实验教学仪器设备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教育部第二期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3部教材获本科组“十二五”浙江省高校优秀教材称号,1部教材获省级首批新形态教材称号。
学生先后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40余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1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智能车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1项,模拟电子系统邀请赛国家二等奖2项,数学建模国际奖4项、国家奖1项,“挑战杯”竞赛国家奖1项,“互联网+”大赛国家奖1项。学生社团杭电-微芯大学生科技创新孵化器实验室获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50支,浙江2支)。学院学生连续两年获浙江省国家奖学金特别评审奖,1名学生获“省十佳大学生”入围奖,1名学生入选人民日报本专科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优秀代表名录(全国100名,浙江4名)。连续六年,本科生就业率保持在97%以上,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近三年本科生升学率逐年提高。
科学研究获得新提升 学院切实加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搭平台、出政策、建团队、促合作,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攀升,国家级项目、科研成果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六年来,学院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2项。在科研项目方面,先后承担国家级项目10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5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5项,国防科技项目18项,其他国家级项目3项。特别是在国家基金重点重大项目上有新突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项目1项、优秀青年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项。承担省部级或行业重大项目109项,参与企业委托项目超过400项。近七年实到总经费超过1.8亿,百万级项目也有较大提升,累计获得20项。在平台团队建设方面,新增省级科研平台3个,“智能硬件关键技术”浙江省工程研究中心和浙江省集成电路与智能硬件协同创新中心获批,“浙江省装备电子研究重点实验室”获省级重点实验室,“电磁波调控技术与应用创新团队”获浙江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在论文专利方面,发表SCI论文300篇,申请发明专利785项,其中获授权发明专利309项,部分专利成功实现转让。在社会服务方面,先后建立温州研究院、富阳研究院、浦江“微电子和人工智能”研究院,获得近亿元的地方政府经费支持。
师资队伍得到新优化 学院注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专职和兼职相补充,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营造人才集聚环境,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缘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学院现有专任教师175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47人,占比84%;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9人,占比高达86%;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96人,占比55%,其中正高职称29人,45岁以下教授和40岁以下副教授占高级职称教师总数的59%。学院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六年来,先后引进澳大利亚院士1人、杰青1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培养国家优青1人,柔性引进白俄院士Labunov团队1个和10多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现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9人、省级人才24人。值得一提的是,“电路与系统”教师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电路与系统”教师团队入选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国际交流取得新进展 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国际化政策,遵循“依托学院、以学科为主体”的指导思想,转变观念,出台政策,加强合作,大力推进学院国际化进程。六年来,学院在读留学生、外派交流生等各项数据指标均取得新进展。目前在读学历外国留学生106人,占比3.8%,其中本科生35人,研究生71人,研究生留学生的数量居全校之首;外派交流生270余名,占比10%,其中本科生交流30天以上190余人,交流90天(主要为研究生)以上50余人;3个月及以上出国(境)访学(研修)教师占比46%;引进外国文教专家10人(占比5%);教师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12人次,出国参加学术会议55人次,研究生出国参加学术会议8人次;全外语及双语课程占比7.9%;主办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9项;拥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2个。学院积极推进境外合作办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白俄罗斯国立信息和无线电电子大学国际联合硕博学院成为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2018年开始招生,首批学生70人。
党建思政得到新加强 学院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坚决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切实发挥党建促进事业发展的引领作用,为学院各项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认真抓好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通过讲好专题党课、组织专题学习报告会、学习交流活动、主题党日活动等,有力推进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学习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加强统战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通过签订学院党风廉政责任书,推进“三联系”,组织各类文化活动、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有力营造了和谐向上的学院文化氛围。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按期完成学院党委换届选举工作,差额选举产生了学院新一届党委委员,试点推进师生联合党支部,抓好党员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1个党支部被评为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1名教师党员被评为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1名教师党员被评为省优秀辅导员,1名教师党员在省第四届微型党课大赛中获二等奖;3个党支部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1个党支部被评为校标杆党支部,1个党支部被评为校示范型学“习”小组,1名教师党员被评为校十佳教师暨首届师德先进个人,1名教师党员被评为校优秀党务工作者,1名教师党员被评为校最受师生喜爱的书记,1名教师党员在校第三届微型党课大赛中获二等奖,1名学生党员被评为校优秀共产党员。(电子信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