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学·学院巡礼】电子信息学院:以学生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手段,开拓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者:黄崇君发布时间:2018-04-13浏览次数:61

电子信息学院作为学校传统优势学院,多年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手段,通过深化教学改革,不断探索和完善既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各类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改革传统课堂:突出学生主体,创新教学方法手段

  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学院鼓励教师积极进行课程改革,以课程教学目标为牵引,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应用实践、考核评价等核心要素,实施联动改革。目前,学院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均实施了翻转课堂试点,通过理论教学、课程实践和课题研究等环节,化解难点和抽象问题,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每门专业基础课还配备了助教,助教由高年级本科生、优秀研究生以及部分新进教师担任。

  学院积极进行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由教学造诣深厚的老师主讲并对课程教学进行全程录像,制作成网络课程供学生学习。网络课程设置教学视频、讨论交流、在线答疑等环节,极大地拓展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强了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积极探索第二课堂替代第一课堂新模式

  开展院级本科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学院积极探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接,建立“两课堂”融合发展、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有效教育供给的一项新举措。学院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以学生兴趣为导向,以科技竞赛为载体,拓展第二课堂内容和育人空间,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育人生态环境。竞赛获奖成绩可以替代对应的课程设计等环节,还可获得相应的创新学分,竞赛过程对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竞赛体制的设立,解决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问题,突破了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质性转变。

电子信息学院学生认真参加院电子设计竞赛副本.jpg

开拓“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的多方校企合作新模式

  传统校外实习实训容易受到企业不配合等因素困扰,而企业又往往有一定的实习生招聘需求,如何有效解决“供需”不平衡问题一直是高校和企业共同面临的难题。学院和浙江省物联网协会采用“高校+行业协会+企业”的多方校企合作模式,以行业协会为中间纽带,协调校方的实习需求,同时会同学校为企业介绍合适的实习生。

  2017年,学院新增校外实习基地11个,校企双方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共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的培养过程中,实现校企相互融合。此举充分调动了校企双方联合培养学生的积极性,既有利于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也为企业人才招聘与选拔提供了优质平台,为培养适应公司岗位需求的发展型人才夯实了基础。

推行本科生导师组制,发挥专业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主导作用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强化全员育人理念,制订了《本科生导师组制实施暂行办法》,并于2017年12月在2017级本科生中率先推行。导师组由1名硕士生导师带领1-2名专业老师共同组成,以学生寝室为单位进行指导,每个导师组指导1-4个学生寝室。学院120位专业老师积极参加导师组,2017级120个学生寝室481名学生共配备导师组41组。

  导师组制的实施,顺应了学校“新工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好地发挥了专业教师在全员育人中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强了对学生的思想引领、能力提升、职业规划、考研就业指导等,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电子信息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本科生导师组聘任仪式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