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新能源光电团队

发布者:尹川发布时间:2022-03-11浏览次数:1437

一、团队名称

碳中和新能源光电团队

二、团队介绍

本科研团队由国家级人才工程入选者严文生教授组建于2021年。团队教师由一支充满朝气、活力十足、奋斗上进的教授、副教授、讲师及师资博士后组成。目前团队有20名老师和50多名研究生,分为四个课题组。团队瞄准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本团队光电特色和优势,基础与应用研究并重,致力于通过产学研协同发展,助力国家“双碳”目标早日实现!

团队目前处于创立初期,留有各种层次人才岗位及事业编制名额,欢迎海内外的优秀青年才俊加盟!

三、课题组科研方向及代表性成果

1. 智能光伏新能源课题组

1)科研方向:

光伏电池与器件:晶硅电池、钙钛矿电池、叠层电池、有机光伏电池;光伏系统设计与集成控制;智能光伏电力电网与电站无人运维;光伏储能一体化;先进半导体LEDs与显示;光伏制氢,等等。

2)代表性成果:

课题组在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器件、人工智能光伏系统集成与控制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的创新成果。近5年来,本课题组承担或完成国家级重要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2.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课题组

1)科研方向:

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光电检测过程中所涉及的新材料、新结构、新机理、新光路、新电路,以及光电检测仪器所涉及的智能信息处理方法。

2)代表性成果:

近年来,光电检测与信息处理课题组在光电信息传感、光电材料理论与应用、智能信息处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创新性成果,部分成果已经服务于地区经济。共获得国家、省部级奖项3项,承担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4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级项目3项。在Nature CommunicationsIEEE TEDPNAS等期刊发表SCI检索论文40余篇,发明专利授权16项。指导学生获得2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学科竞赛奖项。


3.智能成像探测课题组

1)科研方向:

智能成像探测、计算光学成像、自由曲面光学设计、机器视觉

2)代表性成果:

在智能成像探测方向获得了由于影响力的创新,积极开拓国家基金、装备预研GF项目资助等,获得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6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关于计算光学显微成像)。与企业积极合作,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基于自由曲面技术的手机内置变焦光学系统原型样机,完成了世界上第一款基于自由曲面的广角无畸变大孔径手机镜头的原型设计,并成功应用到手机产品上。智能成像探测方向,包含3位副教授,2位讲师。近五年,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且成功转让超过15项。

智能成像探测研究:(a)高维度(空间、光谱、时间等维度)视觉信息计算成像获取;(b)兼顾大视场的高空间分辨率显微成像系统;(c)手机内置自由曲面变焦光学系统,自由曲面广角无畸变手机镜头


4.功能器件课题组

功能器件课题组的研究方向是在国家综合PNT体系建设的背景下,瞄准战时复杂环境中导航、定位、授时的重大应用需求,以形成精准定位能力和守时能力为目标,结合课题组成员技术特长而形成的。课题组现有专职教师六人,其中副教授两名,讲师四名。

1科研方向

量子传感技术柔性储能器件/柔性传感器单体电化学检测/微环境检测新型PNT与通信机理

2代表性成果

近五年,课题组承担与完成科研项目共 14 项(其中:国家级 2 项,省部级 2 项,国防 11 项,总经费约678.68万元),共发表学术成果45篇(其中SCI 31 篇、发明专利 14 项)其中(1)传感器方面:高精度磁场和电场传感器均为禁运产品,团队经过多年攻关,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研制出铯光泵磁力仪产品并实现批量生产,用于高精度地磁场测绘;研制出抗腐蚀深海电极,为海底地质电导率探测奠定基础。(2)地理信息数据库技术方面:掌握了海洋电磁场正反演技术,提出以海缆为核心的水下绘图新方法,形成在全球范围内建设地理信息数据库和导航定位数据库的能力。(3)导航技术方面:研究提出基于高精度磁矢量和量子磁测量的海缆磁导引技术,并开发出海洋电缆专用巡检装备,显著提升国网舟山分公司海缆巡检效率和断点定位精度。(4)在柔性器件方面:成功制备出柔性电荷储存器件,并实现高效的甚低频电磁波的辐射;基于量子相干效应的小型接收机功能演示实验已经完成,正在修正理论模型,并设计接收机样机。